
《一百公里的朝聖之路》
丹大林道:Camino de 七彩湖與六順山|1783 Studio
在 2017 年以前,我都會說自己的興趣是看電影、旅遊和攝影。一切應該回到 2016 年暑天,我在電影院看了一部德國小品「我出去一下 I’m off then」。電影後醞釀了幾個月,我提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離職,告訴老闆:四月我想去西班牙健行。那是我第一次出國、一個人出國,而我選了一個離家鄉台灣很遠、很鄉村的長程步道。那時候,我只以為這叫做背包客出國旅遊。
2017 年四月從法國西南方小鎮走到西班牙西北方的 Santiago,對朝聖者來說是這條路的終點,對我來說卻是登山健行的一個啟蒙。那之後回台灣,我下定決心要學習爬山。然而,沒有登山社經驗、一點觀念都沒有的我,在 2018 年幸運地遇上了一群前輩,無私的帶我做中學。還記得第一次參加前輩的行程,是「中嶺池崙埤池兩日踏查」。當時對中級山、百岳概念都沒有的我,只知道可以去野營、去登山,就糊塗地和前輩出發了。那之後也跟著前輩們去了趟馬博,就這樣被慢慢推坑進了山林那神秘的、幽靜的世界。
而後隨著進入戶外用品產業拓展的好夥伴山友,我們開始了一連串的百岳行程。夥伴帶著我認識台灣的百岳,我則是規劃著香港麥理浩徑、日本登山、及尼泊爾的海外長程健行。隨著這些徒步的日子我慢慢發現,用這樣的速度看世界的每個角落真的很有趣。就像 Camino de Santiago 結束後,把地圖攤開來,才發現原來這 31 天我只走了世界的這麼一小段。收起地圖後,我告訴自己,我要繼續這樣走在 Trail 上,去認識每個國家。
某天,我打開剛開始爬山時的筆記本,裡頭有一頁寫滿了我想去的路線。「松蘿湖、加羅湖、嘉明湖、關門古道、錐麓古道、霞喀羅古道、能高安東軍……」當年我甚至不知道哪些是危險的、哪些是困難的,我才發現有些已經在我發展爬山健行這件事情之後,慢慢完成了。今年二月,夥伴問我要不要去七彩湖走走,試試看台灣的長距離徒步。我想起了筆記本上的那個星號標記,就是七彩湖。
在台灣徒步健行是什麼樣子?是像香港一樣會經過海灘、原始森林、荒蕪小鎮、擁擠城市,還是像西班牙一樣每天都會喝酒狂樂,還是跟尼泊爾一樣每天被白雪皚皚的群山環繞、有吃不完的白飯。我們不知道,所以出發吧!

預定行程
D1-2/26(五) 24K, 9hr
06:00 台中火車站上車
08:00 0K孫海橋合流坪啟程
09:30 4.5K二分所
11:00 10K三分所
13:30 19K水源取水
17:00 24K六分所紮營C1
實際行程
D1-2/26(五) 19K, 9hr
06:10 台中火車站上車
08:20 0K孫海橋合流坪啟程
09:15 4.5K二分所 (休10mins)
11:10 10K三分所 (休30mins,午餐)
17:30 19K水源附近空地紮營C1
事前在查詢路況時,有許多山友都會提醒一定要帶魔術頭巾或防沙綁腿,因為丹大林道多半屬於 dirt road,且有開放當地傳統部落原住民自駕交通,所以有許多山友會花錢請原住民接送往返聖域—七彩湖,也因此林道上會時常有 jeep 和 motorcycle 從旁呼嘯而過、塵土飛揚。才出發沒多久,我們就想起了在 Annapurna Circuit Trek 的日子,也是在 Main Trail 上和吉普車並行。可想而知丹大林道的路徑很寬、坡度也不會過陡,整條健行路線大致就是緩緩上升、里程拉得很長。

不過徒步的魅力就在觀察步道上改變。沿路都可以看著治茆山群峰、西鑾東巒、郡大在每一個角度的姿態。也能看著遠處的山巒和腳邊丹大溪的蜿蜒形成一幅很美的山水畫。
拉夫嵐舊址部分家屋保留完整的駁坎、門牌,也依稀看得出部落的巷弄格局。從林道往上切不到一分鐘即可抵達,這些石板遺構群是那麼地吸引我駐足,感受當時熱絡的歷史刻痕、日常即景。
行走於步道上可以明白為什麼林道做了交通管制,崩壁和鬆動的石頭時不時從山壁旁提醒著我們切勿逗留,沿途可以看見山壁慢慢堆積的小碎石坡,便可知道這邊的地表活動比較明顯,需多加注意。
原訂到林道上一個廣大平坦的腹地建築六分所旁紮營,無奈裸露在陽光之下整日的曝曬緩上,大家都略顯疲憊。接近19K水源時更是下了五分鐘短暫的霰,彷彿提醒我們:今天該休息了。我們選擇附近一個轉彎處看起來有穩固的地質、邊坡也沒有大樹和鬆動的岩石,紮營、休息。

預定行程
D2-2/27(六) 23K, 9hr
06:00 24K六分所
08:00 30K林道捷徑岔路
10:30 36K捷徑出口 (隧道口三)
15:00 47K七彩湖營地紮營C2
實際行程
D2-2/27(六) 23K, 10.5hr
05:45 19K水源
06:46 24K六分所
08:26 29K廢棄工寮 (休30mins)
09:17 30K林道捷徑岔路
12:51 36K捷徑出口 (隧道口三)
14:56 台電招待所岔路
16:35 42K小工寮大水池紮營C2
隔日一早,我們為了追趕昨天未完的進度,加上19K後略顯平緩,清晨氣溫也非常舒服,幾乎是邊聊天邊快走的到了六分所。在此沒多做休息,便繼續往前。然而六分所後又是緩上,為了營養均衡的我們揹著原型蔬菜、白米等,後方沈重的負擔在白天的行走顯得煩人。
經過廢棄工寮後抵達30K,我們選擇了之字形岔路的捷徑,沿途會經過一段非常香的檜木群,紅檜和黃檜們在這個地方駐足千年等待我們經過駐足、短暫陪伴。
重裝在捷徑裡陡上陡下,終於接回林道時我們都嚷嚷回程千萬要繞路走海天寺,還可以順便看看全台座落海拔最高的廟宇。接回林道後會看到非常完整的山洞,可以明顯看出當年建造與堆砌的手法、沒有日常維護之後和附近植物的互動。最重要的是。從這邊開始出現了我們最愛的、高聳筆直的台灣杉。

我和夥伴們面對每一棵神聖的杉木,都心存感激、時而抱抱祂們聽聽故事,我們無意識地放慢了腳步觀察每一個轉彎的林相,拍照、讚嘆。
今天原定是要紮營在七彩湖營地或後方妹池,然而在經過 42K 工寮處時,許多山友建議我們就地紮營,再往裡面去可能太擠了沒什麼好營地。雖然後來覺得沒在七彩湖放空享受日出日落有點可惜,但總會再來一次的吧?嗎?確定餒......考慮一下好了。

預定行程
D3-2/28(日) 27K, 12hr
05:00 47K七彩湖營地
07:00 輕裝抵六順山(2K)
09:00 返回七彩湖營地拔帳
17:00 24K六分所紮營C3
實際行程
D3-2/28(日) 27K, 14hr
04:45 42K小工寮大水池
05:21 七彩湖營地
07:45 輕裝抵六順山(2K)
10:28 返回七彩湖營地環湖休息及妹池
11:47 離開七彩湖
12:23 返回42K小工寮大水池紮營拔帳+午餐
13:21 離開42K小工寮大水池紮營
18:31 29K廢棄工寮C3
「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嘛」先爆個雷,我們前三天都迫降紮營。昨天一樣落後了5K,所以我們也是一早先趕進度,更不用說輕裝了,大家根本都快跑起來了。不過六順山也不是省油的燈,有B級百岳該有的陡下陡上和假山頭誘惑。
最有印象的一段,莫過於接近日出時,我們經過了一個很美的大草原。往右側西南方望去,除了遠方熟悉的馬博,就是領取往南三段的入場券了。這個角度望去實在太美,美到我們取完六順山回程時,在這邊睡了一個小午覺,聽了一整張舒米恩專輯。
一早經過七彩湖時,天還很黑,因此回到岔路口營地真正看到七彩湖時,情緒頓時湧了上來。對於很多人來說,祂就是一個砸大錢也可以輕鬆看到的景點。但我們靠著雙腳走了整整兩天多進來,湖面映照的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勇氣和毅力。山巒、草原、藍天、湖水,眼前的景象每一處對於我們都是如此神聖,就像是完成了我們朝聖之旅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回程,干卓萬橫斷稜線完整的聳立在我們眼前。當時的我們壓根並不知道,我們三月底就會踏上這條傳說中四大障礙之一的危險路線了……。(寫於2021.04.16)

回到了捷徑岔路口,我們二話不說選擇了捷徑。一來是沿著林道雖然會經過神秘的海天寺,但卻要多踢太多里程數。考量最後一天至少也還有一大段路等著我們,我們便打算紮營在 29K 工寮的路旁。
雖然連續三天都不在原定的地方紮營,但其實沿路遇到的他團也決大部分都有迫降。甚至這天在 29K 呈現一個大爆滿棚的狀態。未來大家在規劃這條路線時,可以多比較幾份軌跡或看腳程相近的紀錄去安排。

預定行程
D4-3/1(一) 24K, 9hr
06:00 24K六分所
12:00 10K三分所
13:00 4.5K二分所
15:00 0K孫海橋
實際行程
D4-3/1(一) 29K, 9hr
05:36 29K廢棄工寮
06:50 24K六分所 (包包被順路載到約5K位置,瞬間變郊外散步行程)
09:40 加年端部落 (休15mins)
13:15 4.5K二分所 (休30mins,聯絡司機及午餐)
14:50 0K孫海橋
長距離健行的最後一天,心境總是最複雜的。在前往 Santiago 最後的幾公里,健行者都會在進入城鎮前的一間戶外咖啡廳用餐,大家會刻意停下腳步感受時間的流逝,放空、喝杯小酒。而當我抵達 Santiago 教堂時,我沒有哭、我沒有感到喜悅、我沒有感到自己達成一個多厲害的成就,就只是很平靜的在現場,看著人來人往。
這天在路上,一開始大家的話變得比較少,也許在思考健行的意義、長時間把自己丟離城市的意義。也許在思考自己的改變、思考過去、思考未來。也許就只是累了、也許就只是沒有想法。

「快點過來!包包可以解脫啦!」夥伴從前方六分所大聲吼叫,要我們趕快過去。原來是他巧遇的大學山社朋友們打算一人花 500 元搭藍色小貨卡下山,當地原住民要下山前只是隨口問問,就賺了好幾千塊,真聰明。因為車子還有空間,他們說可以幫我們把包包丟在5K路旁,我們便卸下肩膀上的負擔,順便爽朗了起來。
那之後,我們又開始在林道上嬉鬧。長程健行的最後一天,心情總是特別的難以用文字形容。就像那天在 Santiago 的晚餐,一群韓國人邀請我一起用餐,我們笑著聊沿路的那些健行者,笑著笑著就哭了。
我喜歡登山、喜歡長程健行。我喜歡的是用很慢的速度感受生活的一切、我享受的是把時間切割成很多瑣碎而小小的片段。希望未來,登山健行可以完全變成我的生活態度、日常,那是不是會很美好?是吧?
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