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博博猶溪訪白雪出水山支線[1]




新高口起登,下切博博猶溪底,經白雪二號吊橋、白雪村、霞山線林鐵,於霞山線工作站上切北霞山-東水山稜線後向北到東水山,一路沿西稜下至水山支線林鐵出自忠登山口。

從濁水溪上游郝馬夏班溪與高屏溪上游博博猶溪分水嶺—“新高口”出發,新高口是阿里山林鐵系統中哆哆咖線(自忠至東埔山莊廚房(車站),今新中橫公路)、霞山線(新高口至北霞山南鞍)與石水山線(今石山引水道)的交匯口,在日治時期是阿里山南、東區伐木開發中心,同時也是玉山下最大的樟腦集中區,設有專賣局嘉義支局新高口樟腦收納所,產出著當時重要的戰略物資—樟腦(添加在無煙火藥中作為穩定劑,使無煙火藥運輸更安全),當時人稱擔腦仔的挑夫會從博博猶溪西岸的採樟聚落—白雪村(又稱水山部落)將煉好的樟腦及腦油搬運到新高口樟腦收納所,再由鐵路運下山,新高口也因此成了個繁榮的小山城,直到二戰期間,美軍為了阻止樟腦等物資運輸,於1945年春天的轟炸任務夷平了新高口,而原先的腦丁與擔腦仔逐漸離去或轉行改採愛玉子、種山葵。在77年後重返此地只見一片平坦的泥濘小平台,往日生活只能靠著老照片想像。





離開了新高口順著稜一路下切,剛離開傳統路就遇到了一隻倉惶逃命的水鹿,不久後隊友馬上又發現了旁邊的山羌頭骨與鹿角,看來是個好兆頭呢,一路期待著能在路上遇到各種動植物。我們迂迴而下找尋到達博博猶溪底的最佳路線,下午抵達匯流口上方的斷頭稜,與匯流口約有20米落差,直下可行但實在懶得開繩,右股有斷崖不太好下,左股看起來還行,但下到左股後要再下到匯流口還有個五米瀑要繞,研究地圖覺得腰繞至左股上游再下切比較可行,果然成功下到溪底,休息片刻後自左股上溯看看復興吊"槁"後再原路下溯繞過五米瀑抵達匯流口,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橋與槁兩字古通用,還以為只是單純的寫錯。





復興吊槁建於1960年4月,由水泥橋墩搭配著鐵線組成,橋面木板早已殘破,旁有鐵牌標示著這座吊橋又名白雪二號吊橋且僅限一人通行,而橋兩端的路基因崩塌原因時有時無,由吊橋的海拔與名稱判斷很有可能是一路沿著等高線緩下通到下游的白雪村,後來在訪問從小就居住在雪峯村(今自忠一帶)的謝太太後確認了早年新高口往返白雪村的確是於新高口一路下切,經過兩三個吊橋就會到達白雪村,《雪峯半月》一書中也提到當時古道暢通時從新高口下到白雪村僅須2小時,可惜博博猶溪流域崩塌嚴重,古道早已消失,只留下殘破的白雪二號吊橋。不過在老地圖裡面也找不到確切的路線就是了,真好奇當時的採樟與愛玉子的路網結構。


左股五米瀑高繞點 望匯流口

匯流口 回望斷頭稜


左股五米瀑


高繞五米瀑途中看到的Cheddite Drago Trap霰彈彈殼

參考資料:

《阿里山:永遠的檜木霧林原鄉》

《阿里山物語》

《雪峯半月》


作者 林子宸 Eric


#阿里山 #新高口 #樟腦收納所 #博博猶溪 #霞山線 #白雪村 #水山線 #古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