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EP.1《登山客上登山課》公民課:學習做個獨立負責任的好山友|1783Studio

Spotify / KKBOX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oundOn 🔍或在各平台搜尋「1783studio」,通勤的時候聽,聽完剛好可以入睡🤪


*本堂課會提及「身為隊員的義務與責任、自主隊中領隊的角色、山難的預防與應變、事後菸當個好網軍」


製作・節目企劃・初衷

最近因為通勤都在聽 Spotify 學習一些小知識和語言,所以也想透過下班零碎的時間錄音和大家聊聊天。我會盡量每週一集更新,歡迎大家下載後在客運/火車/捷運上聽,陪你度過通勤的時光。也歡迎山友來 IG 相認,如果對後續的兩個採訪計劃《山友說》、《人山人海》有興趣也歡迎來上節目一起聊天、一起爬山。


・企劃 001《登山客上登山課》

一系列關於登山這個學分的資訊分享,透過多元化的主題,以自身的經驗來和大家聊聊天。主題舉凡家政、健康、體育、生活、地理、心理學、歷史、公民等,希望大家聽完也能多多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


已上線節目/

EP.1《登山客上登山課》公民課:當個獨立的好山友

EP.2《登山客上登山課》健康課:保健室帶著走

EP.3《登山客上登山課》體育課:上山前的體能訓練

EP.4《登山客上登山課》家政課:山上到底吃什麼 (NEW!12/18新上線!)


・企劃 002《山友說》(籌備中)

邀請身邊的學者專家、登山前輩、新手山友輔以自身的經驗與之對談,來對一些經驗、實際案例、現況或歷史事件做客觀的解說介紹和主觀的建議與回饋。作品在專業與業餘間擺盪,更能讓大家體會登山這項戶外運動不同的時代與樣貌。


・企劃 003《人山人海》(籌備中)

聚焦在以一段旅程、一條步道或形塑一位山友的過程為主題,針對其做深入的紀實與討論,藉此擴及各地不同樣貌的山人以及不同文化的路線。



EP 1

00:01 前言導引

01:07 現況與實例

02:16 身為隊員的義務與責任

04:00 自主隊中領隊的角色

08:00 山難的預防與應變、事後菸當個好網軍

👣

歡迎大家收聽 1783 Studio 的新計畫,我是今天的分享人訓銘。《登山客上登山課》是一系列關於登山這個學分的資訊分享,透過多元化的主題,用自身的經驗來和大家聊聊天。希望大家聽完也能多多和我們分享自己的想法,彼此互相交流,一起讓身邊的人對於登山這項運動有更多的溝通機會和認識。

第一集試播集我們要來上公民課。那我們的初衷其實是分享登山普遍需要知道的概念,不是制式正規的登山教育,所以我們不會定義要怎麼樣做才是好山友,也不會告訴你參加哪樣的隊伍就一定有什麼樣的保障、我們不會清楚條列領隊跟隊友各自的職責、也不會談到法律。我們這一集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讓大家未來不管花大錢請專業嚮導、花小錢在登山自組隊社團中當分母,都能學會一件事,就是「如何保護自己和照顧他人」。希望讓大家了解商業團並不是你付了錢就可以保證平安地上下山、那當分母團的領隊也不是只是收了錢了事,當然也不需要一肩扛起所有的事前工作。


剛開始接觸爬山有許多種方式,不外乎就是和登山前輩、或是上網找資料組隊、偷懶一點就是參加商業隊。有良心一點的商業團會有行前會或滿滿的行前通知及注意事項、協助你確認裝備及體能,甚至可能還要求你要自主熟悉路線、謹記行程時間安排。如果今天只是被加進群組然後告訴你集合時間地點,沒有任何計畫書或事前的前置問候,這樣其實蠻危險的。到頭來當天只會傻傻地在登山口還像是一隻無頭蒼蠅,整趟當個跟屁蟲。那其實也很難進步。

除此之外也想告訴大家,並不是大家常走的山、步道維護得很好的路線就不會出事。我拿去國外遠征的隊伍當例子好了。他們在出發前都會有非常完整的體能訓練、災難預防的課程及應變知識等等的學習、甚至會在出發前有一個考核去判定隊伍所有成員是否有相對應的能力能如期出團。但在台灣爬山也是有一定的危險性,可是往往卻少了許多事前需多注意的細節。

以往我們也會看到許多山難新聞會有許多網友討論究責的部分。「接駁過程出事司機扛全責嗎?沒保保險領隊的錯嗎?」兩個問題我猜法律上來說可能是(這部分我們之後有機會會邀請熟悉法律相關的山友來幫大家解答一些常見的登山法律問題)。但上述提及的兩個問題其實可以透過我們彼此提醒或互相幫忙注意而減少意外發生的可能。例如自組隊的車上是否有第二名熟諳山路的夥伴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分擔開車的壓力?隊員要有危機意識主動詢問是否有登山保險,若沒有是不是自己要加保?


因此,未來不論參加商業團或自組隊伍,都要記得把自己準備好(生心理狀況)、主動積極地了解各個細節,行程的水平距離長短與垂直變化、沿路地標與水源宿營、各個岔路與緊急撤退點、時間排程、路線最近的狀況更新、停損點、備案,注意體能及出發前中後的身體狀況,少隱瞞多溝通。關於裝備我自己會在上路前檢查身上的六個系統:防水(外套雨褲、備用衣物防水袋),保暖(帽子、睡袋也要記得是季節適用的,紮營和山屋也會有差),過夜露宿(帳篷),照明(頭燈),飲食(三餐行進糧緊急糧預備糧),緊急救援(露宿袋、離線地圖或紙本)。別忘了,最該為你自己負責的人,就是你自己。

第二部分我們談自主隊伍中領隊的角色。以我們自身當領隊的例子來說,我們其實不是出身登山社、沒有領隊執照、也沒有很制式的訓練或嚮導課程。我們因為沒有商業目的,所以都是和身邊的同事朋友或理念相符的網友一起爬山(就是在我們私人Instagram上發行程)。但我們在開隊的時候一點也不馬虎,再簡單的行程我們也是很謹慎看待。

我們會在事前研究路線及水源和營地狀況、安排行程與交通接駁、評估隊員體能狀態、給予體能訓練建議與裝備確認、給予過往前輩的路線圖與文字紀錄並要求大家參閱。基本上我們都會保保險、也不太常分隊前進(我最近才因為前陣子的畢羊事件發了一篇文章在闡述分隊走這件小事,我再把文章放在連結中)。基本上大家一定都看過很多調查研究,迷路一直以來都是山難發生的一大原因之一。簡單說一下我文章的重點,其實要分兩隊走不是不行,但是兩隊都要有至少一個可以肩負領隊的責任和能力、能有危機意識和對應處理能力的人。舉例來說如果今天快天黑了,有些人腳程或身體狀況比較不佳,會拖累整個隊伍的進度,自然會考量到待會還要紮營、煮飯,而選擇讓腳程快的人帶著宿營裝備先行前往。但是!如上述,請務必確認前後都有一個有領隊能力的人。這樣不管前後隊伍有任何狀況,都有人可以給予指揮和應變處理。


最後我想說的是,世界很大、台灣很大、人也很多,跳出舒適圈或離開同溫層就會發現有太多種難以想像的價值觀。會聽我們頻道、會喜歡我們分享的可能都算是理念相同的,所以我們彼此有溝通的橋梁和共識。而有些人就是會有和你迥異的邏輯、有的時候一起討論才能明白彼此的差異和是否有值得思考,甚至學習或糾正的地方。期許聽眾們未來能在當隊友時,更加積極地了解各個細節,諸如行程、時間排程、路線狀況、停損點、備案,注意體能及出發前中後的身體狀況;而在當領隊時能夠做足準備、適當地給予隊員作業、分工合作。也別忘了,在每一次的登山後都要反思檢討,或是在面對新聞事件時借鏡參考,從錯誤中學習、從正確的觀念中一次次磨練


登山是可以容許一點點的失誤,但要及時更正。

Spotify / KKBOX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oundOn 🔍或在各平台搜尋「1783studio」,通勤的時候聽,聽完剛好可以入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