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尼泊爾】Annapurna Circuit Trek 冬末裝備

文章作者/ 1783Studio-Tian


經由「Weather Princeton - meteoblue」查詢過往尼泊爾山區歷史天氣,2019年3月到5月,海拔超過3000的地區,每天最高溫都不超過攝氏 5 度。所以在2020年前往尼泊爾Annapurna Circuit Trek的裝備準備方面,就從台灣冬天爬百岳的方式開始準備。


★尼泊爾健行最佳季節★

  • NO.1 秋天 9月 至 11月

  • NO.2 春天 3月 至 5月初

 

★這次的行程選在 2020年3月 出發★

Annapurna Circuit Trek has often been voted as the best long-distance trek in the world.

安納普娜大環線.

喜歡爬山健行的人呀,這輩子一定要來這一趟。


(Thorong La Pass. The way to Ranipauwa)


以下心得無涉及業配,僅為自身使用簡單分享


背包篇 :

  • 大背包 : Hanchor FROST

個人覺得挺舒服的背包,全包防水處理。三段式壓縮系統,可以讓背包彈性提供容量,從 22.4L 至 68.4L ......,其他功能可以自行查詢。因輕量化一體成型無隔層收納和多餘布料,許多系統需額外添購外掛。

  • 攻頂包 : MysteryRanch <in and out>

因為有規劃當日來回 Ice Lake 等等的行程,加上健行前後都有長天數的時間在大城市,所以有一個小背包很方便。

  • 側肩背胸前小袋:常岳制作所

個人必推配件,常需要用到的東西可以放進去,如: 零錢包、手機、太陽眼鏡、Permit(過檢查站需要拿出來)、護唇膏、行動電源......等。

  • 外掛水壺袋 : Karrimor Trek Carry Hip Belt Pouch 多功能收納包

我的大背包本身並無側袋可裝水壺,為了方便所以買了外掛袋,拿來裝水壺跟乾糧。



( The way to Thorong La Pass.)


衣著篇:

  • 上衣 : 一件羊毛長袖 (Decathlon)、 兩件排汗短袖衣 (Mont-bell) 根據天氣與天數交替穿著

Annapurna環狀健行海拔差距很大,800m~5,416m。很像夏天走到冬天再走到夏天,所以短袖排汗、長袖保暖彈性調整皆為必備。

  • 中層 : Trollveggen Powerstretch Pro、 Mont-Bell 800 羽絨外套

早晨的天氣很冷,帶一件調節溫度方便的中層衣(全拉鍊有帽子)很方便,晚上外出行動也方便。至於為什麼還會帶一件羽絨外套呢,因為海拔越高,需要保暖的衣物要更夠呀 !! 尤其是過了海拔 4,000m 的夜晚,全副武裝還是感覺到一絲絲冰冷...。

  • 外層 : Decathlon Quechua 高階防水外套

必備必備,不用解釋了。 千萬不要買含有刷毛的防水外套,白天會走到崩潰喔...(還是會流汗嘛)。

  • 褲子 : Fjallraven Vidda Pro Ventilated、 Decathlon Kalenji 短褲

小狐狸的登山褲,除了好看(?)外,功能性也不錯。讓我行走在攝氏 0。度左右的氣溫依然不用穿保暖內搭羊毛褲。深雪區一樣穿著褲子硬闖(不推薦拉~~乖一點還是要上綁腿或穿防水層唷)。很熱的時候還可以拉開兩邊的透氣拉鍊調節體溫。讚讚讚。


會帶短褲的原因跟帶短袖衣服一樣,低海拔就算是冬轉春的日子,走路走久了還是很熱。甚至會有攝氏溫度 20 度左右的日子。

  • 雨褲 : Decathlon (最便宜的那個)

必備必備,不用解釋了

  • 遮陽帽 : Poler (防潑水)

圓盤式遮陽帽,山上太陽很大呀~~ 必備必備!!

  • 毛帽 : Arc'teryx

50%羊毛,早晨行走時不會覺得悶熱。但晚上的時候可能還是會冷,就把中層外套的帽子也戴在外層即可。


  • 脖圍 : Buff (羊毛款)

除了保暖用途,Annapurna健行地區"大部分主線公路"車子都可以通行,經過時塵土飛揚,需要擋住口鼻以免滿臉塵土。

  • 襪子:Darn Tough(長)*2雙 、Smartwool(短)*1雙

會帶短羊毛襪的原因是到了Guest House或Tea house一定會想把登山鞋脫掉換涼鞋穿,但高海拔地區一樣會冷,所以方便晚上在高海拔Guest House行動。

  • 登山鞋 : Hanwag Tatra Light GTX *1

防水登山健行鞋,必備必備,不用解釋了

  • 涼鞋 : KEEN UNEEK

方便晚上在Guest House行動,和市區觀光用途。

  • 保暖健行刷毛手套 : Mont-bell

非厚板的手套,高海拔地區健行需要,要不然手指一定凍到截肢。(誤!!

  • 防水手套 : Mont-bell

可以和我的保暖健行刷毛手套搭配使用,下雨下大雪必備。

  • 內褲: Decathlon Kalenji 內褲 *3

我們幾乎每天洗衣服,所以除了交替穿的跟再多備一件。




(Niligili Himal,Kagbeni)


配件篇:

  • 簡易冰爪 : 當地深山雜貨店買的

原本不想買,但健行到了高海拔地區連續幾天深夜大雪,為了安全起見在當地村莊買了簡易冰爪,堪用但穿沒幾天就解體了......還好是過了Pass後才壞掉。但還是有外國人沒穿冰爪,所以看他跌倒了無數次。

  • 綁腿 : Outdoor research

這次剛好遇到大雪,有些雪深及膝蓋,特殊路段甚至遇到深及大腿以上(往返IceLake & 過Thorong La Pass)。


  • 登山杖 : Decathlon 快扣登山杖*2

個人覺得必備,尤其是冬天下雪,防止滑倒跟測試雪的深度

  • 太陽眼鏡 : OWNDAYS (吸磁式太陽眼鏡)

這真的超級必備,我有近視,所以尋尋覓覓跟多方比較,比較過近視太陽眼鏡,夾式太陽眼鏡......最後選擇了這種比較特別的,墨鏡的部分是吸上去鏡框,很方便。但還是有缺點,會從下方漏光進來,所以雪地最後幾天,眼睛還是不舒服。(還是建議為了眼睛安全,大家應攜帶運動太陽眼鏡(好貴呀~~)。)

  • 睡袋 : BlackIce B700


真的體驗到尼泊爾越高海拔的Guest House的棉被給的越薄,必帶必帶!!!! 尤其是海拔 4,900m 的Thorong La High Camp, 他們給的棉被我還以為是床單......,傻爆眼~~

  • 水壺 : 保溫瓶(Mont-bell) 、 運動水瓶750ml(CAMELBAK)

保溫瓶就不解釋了。不帶水袋改成運度水瓶是因為怕水袋在山上結冰(機率不小),加上懶得一直把水袋拿出來補給。

  • 頭燈 : Black Diamond SPOT325

安全起見帶著,雖然整趟旅程行進時很少用(僅高海拔沒電或村莊停電的時候晚上偶爾用到),但我覺得還是必帶。




其他篇:

  • 相機設備 : Canon700D 、 KIT 18-135 、 BP快拆板、電池*3、充電座、記憶卡32G*1/64G*2.

  • 行動電源 : 帶一下比較保險。

  • ★★★醫療包★★★ : 感冒藥、止痛藥、腸胃藥(胃酸、胃脹氣)、止瀉藥、暈車藥、白藥水、痠痛凝膠、OK繃、透氣膠帶、棉棒2包、酒精棉片、紗布、生理食鹽水、能量膠(緊急使用)、小剪刀、 鑷子、指甲剪。

看起來很多,裝起來真的很多,光是醫療包就1公斤多一點。因為整趟尼泊爾之旅原先預計長達 50 天,所以備這麼多是應該的!!

  • 濾水器 : KATADYN Befree(0.6L)

省錢小撇步,越山上瓶裝水越貴,每天睡覺前去濾個山泉水即可。或是路上真的水喝完時,還可以應急一下。

  • 牙刷、牙膏衛生紙、肥皂、洗面乳、洗髮精、毛巾、★防曬乳、★蘆薈。

山上的GuestHouse幾乎不提供盥洗用品和衛生紙,所以要自己買。防曬乳和蘆薈也是必備必備,除非你有超強皮膚。以上東西都可以在沿路的村莊小雜貨店購買,但要注意很容易買到過期的喔,包含食品跟用品。(我們的防曬乳是在深山村莊買到的兩週後過期的即期品......但是是原價喔......哈哈)


  • ★★★紙本地圖★★★


手機雖然有Maps@Me App, 非常方便,但紙本地圖給的資訊還是遠大過於APP。可以出分出 Main Trail 跟 Side Trail;確切的海拔位置......。當然還可能有錯誤,因為Annapurna Circuit Trek路線可以幾乎說每年都在變,我們在 Kathmandu 買的地圖並非2020版本,所以還可以跟手機APP地圖交叉比對,更安全些。晚上如果手機沒電或沒網路時,還有東西看看。討論行程消磨時間。


若有其他疑問,可以留言或到 instagram 詢問我們

若想看影片還可以看 一起爬山1783 Studio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