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 / 03 / 25 - 2021 / 03 / 29,共計五天
行程|干卓萬橫斷下武界 Ludun takuban Crossing Trail, Taiwan
類別|百岳橫斷縱走
百岳|(照行經順序)
#055 干卓萬山 3,284M [C]
#068 牧山 3,241M [C]
#063 萬東山西峰(火山) 3,258M [C]
#040 卓社大山 3,369M [C]
成員|Hsunming, Tian, Eric, Louis
水源|
十粒溪(活水源)
三叉峰(黑水塘看天池)
牧山池(黑水塘看天池)
卓社東峰下營地(黑水塘看天池)
栗栖溪(活水源)
其實自從馬博橫斷、八通關荖濃溪上玉山之後,對於危險地形如崩壁、斷崖的百岳縱走行程一直有點抗拒。一方面是自己曾深陷過危險、一方面是自報復性登山後,接收新聞媒體接二連三的山難報導而影響。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低落感和恐懼。
有信任的夥伴在隊伍中,是我鼓起勇氣前進最重要的因素。
2021.03.25 干卓萬群峰下武界 Day 1
萬大林道5.9kK起登(司機沒開過萬大、我們也沒來過,導致不敢繼續往前開而多加碼的3K)—8.9K行車終點—水管五線譜—十林班登山口—環形營地—獵人營地—十粒溪營地
9:40-17:49
第一天就是在破碎的萬大林道中悠遊漫步,途中大致都行走在林蔭之下,並且會經過我們最愛的神木大大:萬大神木,也是一棵讓我們駐足許久的神木,以祂堅強而厚實的胸膛歡迎著我們。
沿途經過的每個營地都著實讓我們想就地迫降,五天的食物加上緩上實在讓人身心俱疲。不過為了後續的行程更順利,第一天忍一下至少推到十粒溪喝喝清澈的溪流活水吧!畢竟後面幾天的水源幾乎都是黑水源,一定會更加思念的!
2021.03.26 干卓萬群峰下武界 Day 2
十粒溪營地—乳形峰營地—干卓萬山—三叉峰—牧山池營地
05:44-15:17
雖然十粒溪營地距離乳型峰營地不遠,但是卻是連續性的陡上,因此我們仍選擇第一天在十粒溪營地紮營,主要的原因是縱走第一天的背包通常會最重,包含了後續數天的食材,如果昨天下午繼續前進,除了身體經過一整天的負荷要重上可能會更晚於一般紀錄所需時間外,也會摸到晚黑。因此起初在規劃時,就想避開這些。
乳型峰營地之後,大致已經離開樹林間,來到高山草原這類比較曝曬、廣闊的視野。眼前那一條崎嶇漫長的路,就是未來幾天的挑戰之一:十八連峰上卓社大山。

然而經過干卓萬山後開始,就是我今日要面臨的大考驗。三個危險的崩壁。所幸沿途繩點都算穩固,空抓確保後讓我在上攀的過程中有一些依靠和慰藉。Eric 探路告知我們沿路踩點手點狀況、Louis 小心翼翼地通過,每每經過危險地形前,我都會轉身和壓隊的 Tian 說:
我們大家都要一起平安下山。

最後一個 V 型深溝崩壁的尾端,要跨過一個崩壁上的巨型倒木,而後便是稍微平緩、不這麼裸露的步道了。
抵達牧山池,以為整趟行程不會再看到其他人類的我們,看見了池邊一頂帳篷。一對情侶正準備從火山返程,我們也大致閒聊了一下路況和接下來幾天的計畫,兩隊伍彼此短暫地關心問候,這是山上我最喜歡、最溫暖的互動。

晚上,帳篷外傳來 Louis 的叫聲,他想蹲廁時看見許多水鹿水汪汪的大眼睛。這是 Louis 的第二顆百岳*、也是他第一次在山上遇到水鹿,更不用說是水鹿「群」。
雖然很冷,我們還是跑出了帳篷外和水鹿們聊聊天、一起看看星空。
*Louis 是我和 Tian 去年因為 COVID-19 受困在尼泊爾時,在 Whatsapp 上認識的台灣人網友。當時我們在 Pokhara 並沒有見面,但彼此互通關於返台機票的消息。而後我們於六月多順利返台、他則是九月左右。我和 Tian 當時在規劃六順七彩四日行時,想到這樣的 Trekking 行程應該 Louis 還可以,雖然他在台灣沒有登山經驗,但至少也徒步走完了 Annapurna Circuit Trek,應該關於「徒步健行」這件事應該還算可以負荷,因此他的第一座百岳:六順山,便和我們一起在精實的四日一百公里長征中完成。後來在一起健行的過程發現,他的毅力不錯,六順也沒有落後,就把他騙上干卓萬了⋯⋯?
2021.03.27 干卓萬群峰下武界 Day 3
牧山池營地—牧山—萬東山西峰(火山)—三峰叉岔路—卓社大山東北鞍營地
06:14-15:40
在規劃行程時,我們以為這天往返火山是最輕鬆的一個部分,端看海拔爬升、照片紀錄、文字、里程。然而,從牧山前往火山之間的數個假山頭,卻是 Tian 覺得最危險的地方。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行程來到第三天,往往是百岳縱走的卡關日,除了要克服三天不洗澡外、也是疲憊累積至一個限度,將要爆炸的時刻。

牧山往火山的第二顆假山頭,是非常非常的長的腰繞,並且是沿著邊坡走出來的路。路徑狹窄且裸露,雖然我自己走起來平緩平緩滿愜意的,但 Tian 卻被左邊山壁的刺柏搞得略顯煩躁,而右側又是很深很深的懸崖。因此仍建議這段大家在事前要找點影片或照片來看看,自己是不是會害怕這種地形,並且行走時要特別注意安全,注意背後包包與山壁間的推擠、刺柏刺到後的反應等等。

回到牧山池收拾帳篷,離開牧山與火山的稜線後,從三峰叉岔路往下切、再上切至卓社大山東北鞍營地。這段就是先陡下多少再陡上回去,完全只是為了水平移動換到對面的山脈。很累,但是東北鞍營地往回看的日落與雲海卻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畫面。


2021.03.28 干卓萬群峰下武界 Day 4
東北鞍營地—十八連峰—卓社大山—2900鞍部營地
05:30-15:35
十八連峰基本上就是無止盡地在一個又一個的假山頭腰繞、上攀下降,右邊有刺柏可以抓、左邊是很深的溪谷。大致就是一直在裸露的窄稜岩石悠遊,快不起來、也慢不下來。
卓社大山往後下武界的路線,玉山箭竹也高過了我。沿途會遇到岔路可以選擇經48K工寮,但看紀錄地形有點危險,除了我俗辣之外,也擔心第二次爬百岳的 Louis 會被地形嚇到(把人家帶上干卓萬,真的有在考慮人家的感受?)所以我們規劃了卓社山新路,沿著破碎的武界林道下山。

2021.03.28 干卓萬群峰下武界 Day 5
2900鞍部營地—卓社山—武界林道—造林大鐵牌—栗栖溪—武界壩
5:35-11:42
武界林道沿路有非常多捷徑可以下切,不然要走半百K的林道繞來繞去會非常痛苦(也不確定路是否有中斷,畢竟廢棄了雜草叢生,路跡非常不明顯)。
沿路會經過民國 66 年設立的造林鐵牌,超大超有歷史刻痕的。每次走林道最喜歡看到的就是該時代遺留下來的遺構或生活痕跡,讓我可以享受閉上眼睛、坐上時光機的短暫片刻。
下切到懷疑人生的時候,終於聽見溪流的聲音。栗栖溪河床因為近期降雨少的關係,非常乾涸、廣闊。又想起了在尼泊爾橫渡超級寬河床的緊張感,寬到有種走不到對岸的感覺。
我們脫了個精光泡在冰冷的溪流中,倒著看山脈,再次感謝山神的包容。